稀土新规牵动光刻巨头:中美关税再起波澜,牌局如何收场?
荷兰费尔德霍芬的生产排程屏幕跳出红色提醒:激光器磁体与精密光学若无替代供应,将推迟交付。ASML内部合规团队重新核对欧盟(EU)2021/821双用途条例条款,与中国供应商的出口许可编号一一对表,任何差错都意味着罚单与延误同时到来。
镜头切回北京。商务部例行发布会的“话术”没有变化:“不愿打、不怕打、必要时不得不打。”这句话自2018年被写进贸易战记忆,此刻在新的关税威胁下再次出现。华盛顿方面把筹码压在《1974年贸易法》第301条,竞选团队扬言对涉华关键品类上调至三位数税率,并以EAR、FDPR与实体清单延展出口管制网。
变量出现在资源端。国务院公布的《稀土管理条例》自2024年10月施行,强化开采配额、产品追溯与出口许可;此前镓、锗与石墨出口实施许可制,产业链节奏被迫重排。全球稀土开采约七成、分离与加工近九成、磁体制造逾九成集中在中国,哪怕不动用禁令,只要提高合规强度与执法密度,价格与交期就会改写账本。
这对光刻机行业不是抽象名词。高功率CO2/准分子激光器、真空腔体内的永磁组件、精密扫描平台,都深度嵌入稀土材料与上游化学分离工艺。ASML在2023年三季报电话会实录中直言:“中国市场需求非常强劲,我们将严格遵守各国出口规则。”当合规与交付在稀土环节相撞,研发路线与出货节拍只得让位。
欧洲的尴尬更在于双重法域。海牙通过对浸没式DUV设备的国家出口许可,配合瓦森纳安排;布鲁塞尔强调“去风险”,却在欧盟芯片法押注本土制造。企业夹在美方二级制裁威胁与中方出口许可之间,合规成本递增,股东静默不语,财务报表会说话。
关税并非单行线。WTO框架下,GATT第二十一条安全例外、DSU争端解决时滞,给了单边动作的空间。反制也不止税率,口岸查验强度、标准与认证、技术出口许可、政府采购指引,都可在规则内调整节奏。规则就是最硬的软实力,谁更熟练,谁就能把摩擦变成对手的合规“隐形税”。
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老叙事并不足以让中国自满。高端设备、EDA软件、前沿材料仍受制于人,供应链重构是马拉松。关键在于选择打哪几张牌:以稀土与石墨为“节拍器”,以新能源车与储能出海为“走子”,在多边与双边之间切换节奏,把博弈成本外溢给迫使选边的一方。
金融市场已经先行投票。资源股与航运指数在消息面跳动,科技龙头在法域交错中谨慎指引。CSIS、Rhodium等机构的判断出现分歧:是“高墙+小院”,还是“层级化准入”?如果中方让对手为每一次制裁付出全球供应链的连锁成本,后续政策的边际威慑力就会被稀释。
一段谈判桌边的记录值得记下。某欧洲代表在闭门会中叹气:“别逼我们在市场与盟约之间二选一。”这并非同情,而是算术。市场与盟约错位时,企业用现金流投票,政府用豁免条款找台阶。
这局棋不会靠一句“极限施压”收尾。谁能把国内供给侧的“确定性”与外部规制的“弹性”结合,谁就更不怕长周期拉锯。博弈不是追求绝对胜利,而是把不确定性递送给对手。
你所在的行业,最近是否感到合规要求、交期与定价的任何异动?欢迎从一线的视角补充你观察到的“隐形成本”,这往往比声明与关税更能预告真实的风向。
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