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电动车出海本来和加拿大八竿子打不着,结果2024年8月加拿大突然学着美国那套,直接甩出100%关税,这力度比欧盟还猛,真不是闹着玩的。
加拿大这波操作,直接把中国惹毛了,商务部没废话,9月3号反手就对加拿大油菜籽搞反倾销调查,还加码启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歧视调查,这招以前只听说美欧用过。
问题来了,加拿大电动车市场有多大?2023年中国出口到加拿大的电动汽车不到2万辆,特斯拉自己在那卖得都比中国品牌多,钢铝产品也没几个点的份额,真有冲击到加本地产业吗?
美国那边打中国电动车,至少还象征性搞了调查流程,欧盟内部还吵了大半年,最高税率才38.1%,加拿大这次直接跳过流程,照抄美国却比美国还猛,这算盘打给谁看?
加拿大官方理由是“保护国家利益”,说中国不公平竞争,可数据直接打脸,中国品牌在加拿大渗透率不到5%,这护谁的“国家利益”?
背后其实就是美国带节奏,8月初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刚到访,加拿大立马跟进对中国电动车加税,这种动作配合得太默契了,是真心为了本地企业还是在给美国递刀子?
中国的油菜籽反击,直接把加拿大农业打疼了,2023年加拿大油菜籽对华出口37亿美元,超过一半销路在中国,这下关税一落地,库存堆仓,农民直接炸锅。
3月8号调查结果一出来,中国对加拿大菜子油、油渣饼、豌豆加100%关税,水产品和猪肉甩出25%税率,这不是点名制裁,是全产业链连坐,西部农场主首当其冲,日子直接难过了。
加拿大农业协会急得团团转,直接开会找农业部想办法,可对着中国市场的缺口,真有能补得上的买家吗?眼看着出口锐减、价格暴跌,谁来兜底?
商务部反复强调所有动作都按世贸规则来,没乱来,也不是随便报复,这波反歧视调查完全是“对等回应”,加拿大自己破坏规则,吃亏就要认。
加拿大这回真的是“搬起石头砸自己脚”,原本中国市场打开着,结果自己加税关门,油菜籽出口断崖式下滑,农民收入直接缩水,这波政治操作到底值不值?
更狠的是,反倾销调查还没结束,中方留着后手,如果后续认定倾销证据坐实,加方损失还得往上加,这种不确定性才是最让加拿大农业界睡不着觉的地方。
外部看热闹的国家也学精了,谁还敢轻易跟风美国,贸然对中国搞极限施压?加拿大成了“反面教材”,欧盟后面都开始降调子,生怕被中国点名。
加拿大其实是拿自己当棋子,妄想着讨好美国,结果美国市场也没敞开,加拿大农业这头却直接失血,政府嘴上硬,农民心里苦,这局面谁能替他们解围?
加拿大这波也暴露出政府和产业的错位,电动车加税其实没什么本地市场受益者,却把农业界拖下水,全球产业链博弈里,这种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玩法能撑多久?
中加贸易这几年本来就不太顺,油菜籽、猪肉、龙虾轮番被卡,这次反歧视调查的信号很明确——中国市场不缺货源,谁不尊重规则,谁就被边缘化。
加拿大农民这下彻底明白了,全球最大买家说停就停,贸易规则不是纸上谈兵,谁都不能抱侥幸心理,经济损失没人替你买单。
中国这回没搞极端,反而在关税落地后加快多元化进口,转向澳大利亚、俄罗斯等地补货,供应链一转身,主导权就不在加拿大手里了。
2024年12月后中国进口放缓,全球油菜籽价格跟着走低,加拿大原本靠中国市场的“顺风车”直接翻车,这种被动只能自吞苦果。
加拿大农业部长嘴上说要和中国谈判,但在加税政策没松动之前,中国真有必要回头给台阶下吗?产业损失一天比一天大,政府压力只会越来越重。
这场贸易摩擦也敲了个警钟,全球市场的买卖讲的是互利共赢,政治站队带来的副作用,比起政策红利更持久——谁更懂规则,谁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加拿大这次选择了站队美国,结果自断一臂,农业界成了最大输家,这种“跟风式”操作,到底是政治短视还是利益失算?
2025年全球产业链调整加速,中国市场依然是话语权最强的买家,但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,规则面前没特权,谁违约谁买单。
加拿大会不会回头?还会有谁步其后尘?全球产业链的下一个震荡点等着谁?这个局,还没完。
配资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